让爱和阅读伴随孩子一生——雷正宇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中国儿童读物促进会主席海飞曾称:中国3.67亿儿童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儿童人均拥有图书1.3册,未成年人儿童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是以色列的1/50,日本的1/40,美国的1/30。不仅这样,人们对阅读的理解往往是功利的。舒华曾指出:家长简单的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或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是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惠特曼曾经写过一首小诗:一个孩子不断地向前走/他看到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样东西/那样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模仿和学习的过程。要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就应该从小做起,从亲子阅读做起。
在台湾师范大学家庭教育中心编撰的《亲子阅读指导手册》中,归纳亲子阅读的益处:1.增进孩子与父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2.当成人与孩子共读的过程是愉悦且开放的,孩子们将会喜爱阅读,并进而养成阅读的习惯;3.亲子共读可以丰富孩子的听觉字汇及理解力;4.和孩子共读能及早建立他们对书和阅读更多且完整的认识;5.因为文学是一个由想象力构成的世界,所以有长久共读经验的孩子,其想象力将获得不断的滋养;6.许多书本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及信心。
怎样进行亲子阅读呢?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构建温馨图书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构建亲子温馨图书屋就是进行亲子阅读的第一步。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使人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去,就必须充分保证居室内舒适的环境。可能我们的家庭条件还做不到单独把一间屋子做为图书屋,那么我们在一个角落里设立图书角也是一样的。
1.选择安静环境
阅读并不是一件需要热闹的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静静地思考。所以,我们需要替图书屋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注意通风要好,光线要好。
A、通风换气。
图书屋在温暖或炎热的季节需要通风,在寒冷或潮湿季节需要换气,不仅可以使孩子在阅读时保持舒适感、愉悦感和轻松感,而且有利于保护书籍。
B、采光自照
图书屋除了采用室内灯光照明外,最简易方便的方法是天然采光与日照,它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增强图书屋的美感与舒适感。
C、遮阳防尘
在布置图书屋时,常需要设置遮蔽物来挡光遮阳、防尘遮景、保持一定的私密性,一般常用窗帘、门窗与遮阳设计。
此外,还应注意保暖调温和防噪隔音。
2.注意色调搭配
不同颜色所发出的光的波长不同,当人眼接触到不同的颜色,大脑神经做出的联想与反应也不一样,因此色彩对人的心理有直接的影响。
图书屋是阅读的场所,需要有相对独立的安静环境,书房的家居陈设布置和色彩应以此为出发点,色彩上一般应选择稳重感的冷色或带有蓝的明快色系,以利于集中精神和松弛情绪。当然,为避免单调和呆板,在大面积偏冷色调为主体的色彩运用中,较小的摆设品的色彩可鲜艳、丰富一些,起到“点睛”作用,形成一个既恬静又轻松的环境。另外,书房中绿化装饰也应以幽、雅、静为主,花色以白、黄为宜,忌用大红大紫。
3.精心选择家具
在选择图书屋家具时应遵循的原则是:简约而不简单。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杂。家具选择及理由如下:
书柜。用于有序摆放图书。
小沙发。坐在小沙发上看书是件何等惬意的事。
灯。不仅要有壁灯,还应有台灯,提供多样的照明方式。
小书桌。用于在书上勾画或做笔记。
饮水机。看久了,喝杯水也是件幸福的事。
电脑。当在阅读时有了疑问,可以借助互联网查询资料得到解决,也培养了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音响。听着轻柔的音乐,看着喜爱的书,是极其难得的享受。
木地板或地毯。读有些书时,我们可以不必太在意坐的姿势,或许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地板或地毯上席地而坐。
4.弃垃圾选精品
图书选择应遵循的原则:符合年段特征,以孩子兴趣为主。可采用1+1的方法来选择图书。
虽然说“开卷有益”,但不是所有的书都是适合孩子看的。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特别是现在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口袋书、暴力、黄色书刊等流行刊物挤占着孩子们的阅读空间。而且因为从众心理的影响,孩子们更易受旁人(特别是伙伴)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好的书籍就为得格外重要。
但是否把一堆经典抱到孩子面前就是阅读了呢?显然不是。著名儿童文学家秦文君认为:倡议儿童阅读,是为了让孩子对语言产生亲近感,在阅读中体验人类的情感、人文关怀的精神,从而可以开阔视野和胸襟。图书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书店,家长满怀迫切地为自己的孩子推荐书,但孩子却把渴望的眼神投向别处。何不采用“1+1”的方法呢?尊重孩子的兴趣所在,但也不放过家长推荐的机会。一次带回两本或者四本书,是否更合情理呢?要知道,阅读兴趣的保持始终是第一位的。
二、和孩子一起阅读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方式:家长常苦口婆心告诉孩子读书如何如何有用,孩子却直摆手。即使隔三差五地来点“竹笋炒肉”,但孩子依然不爱读书。为何?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读书有用的观点是家长的,而不是孩子的。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步,要让孩子学会阅读,家长的示范就极为重要——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须先阅读。我们很难想象,一位天天沉迷麻将的妈妈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
怎样和孩子一起阅读呢?
1.亲子听读。
亲子听读最好的材料是图画书。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说:“图画书是拯救儿童阅读的书。”日本著名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泰国一所大学演讲时,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使儿童喜欢书——是靠文字呢,还是靠画?松居直的回答是:靠耳朵。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认识的字还不多,可以把他抱在膝盖上,一起翻开书,大声读书给他听,一起去猜测画面所表达的意思,一起去观察画面的细微之处。要知道,即使如生命与死亡这样严肃的话题,也是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和孩子一起讨论的。当然,对图画书内容的权释可以照着书念,也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想像,进行拓展。要注意说、读、写、听多种途径交错进行,让阅读成为家庭一首温馨的风景线。
2.亲子共读。
当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这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亲子共读。亲子共读更侧重于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我们可以在读到某一地方的时候暂停,然后示意孩子补入接下来的字或句子;我们可以在共读后请孩子复述大概的内容,当然可以利用书中的图片来协助;我们可以共读完故事后,以正确的名词和孩子一起回忆书中有什么人物、场景、主题、情节及冲突与解决等;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对文字上的意见,并请孩子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孩子总是能够处在“阅读——讨论——思考——再阅读——再讨论——再思考……”的过程中。这样,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亲子比读。
当孩子入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就接触到了更多的阅读素材,学到了更多了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也有了更大的提高,这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们进行亲子比读。亲子比读的书籍范围更应扩大:自然科学类的、艺术类的、侦探类的、文学类的、名人传记、谜语类的、百科全书类的……尽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可以比谁读得书多,可以比读得更好。在阅读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对文章或书籍的解释性与评论性意见,也请孩子分享自己的;并且鼓励孩子利用参考书或网络等来解决在阅读之中的问题,同时学习使用书内的检索数据。当然可以做好摘录,写下读书笔记,还可以去投稿,看谁的文章能发表。有了大量的阅读,才有丰厚的积累。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这样,要培养哪些阅读习惯呢?
1.注意阅读的姿势
阅读时的姿势是否要求一定要坐得端端正正的呢?回答是否定的。其实只要保持好与书的距离,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看书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孩子睡着看书。站或者坐都是可以的,坐在沙发上、地板上,也是可以的。
2.坚持一天读一点
美国教育家霍勒斯曼说:“假如每天你能有15分钟阅读的时间,一年后你就可以感到它的效果。”坚持是成功最大的助力之一。坚持每天读一点,一是保证的阅读时间的稳定;二是保证阅读量的稳定;三是保证阅读在一定时间的进行,容易养成固定阅读的习惯。
3.坚持动笔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但要求一定不要过高,要考虑到年龄因素。在入学以前,当孩子在阅读后,可以引导他动笔画一画刚才书中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教他写一写某个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适当做一做摘录。年龄再大些,可以考虑写一写读书笔记,记下自己的感悟。在做好课外与课内结合的同时,一定得以保持阅读兴趣为前提。
4.学会反复阅读
好书总是需要不断重复阅读的,每一次的收获都会不一样。反复阅读指的是可以是某段的反复阅读,可以是某个情节的反复阅读,可以是某个章节的反复阅读,也可以是整本书的反复阅读。反复阅读还指不同阅读方式对同一本书的阅读,或默读,或游览,或大声朗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大声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
5.学会摆放和清理书柜
当书籍构回来后,千万不要一个人把书全部摆好,再让孩子取来阅读。应该和孩子一起摆放书籍。在分类的时候,也应和孩子一起讨论应该怎样分类更好。这样,孩子更易对书亲近,更容易产生一种成就感。
当书籍越来越多,就需要清理书柜。清理书柜的任务最好交给孩子独自进行,但家长有必要对此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是看有没有一些不该有的书籍出现,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
四、倾听孩子阅读成果
1.倾听的重要性
不要认为孩子没有烦恼和忧愁。从孩子一出生,他就知道用哭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当他觉得被忽略的时候,就可能会做出一些事来引起你的注意。这种时候,倾听显得格外重要。马卡连柯说过:“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对孩子而言,你的倾听就是一种尊重。
2.成果展示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阅读习惯还未养成的早期,孩子阅读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要靠家长的引导和鼓励。这种引导不是命令式的“你必须看完XX页”,也不是引诱式的“下面的内容多精彩啊”。这种引导更应是倾听,让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倾听中慢慢成长。
3.倾听的技巧和方法
看着孩子的眼睛倾听;对话题关心,用愉快的神态倾听;如果有难懂之处,就反问确定一下;善于在恰当的时候提问,催促下文,以示自己很感兴趣;不仅要理解言语,而且应去理解孩子的心声;一直听完所述,不要途中打断或打岔;去掉听别人说话时自己的一些恶习,如挖鼻眼、抖腿等;对孩子的看法不先入为主,要客观的倾听内容。
4.倾听的内容
我们需要倾听孩子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每一句话;还要倾听孩子的表情、动作;更要倾听孩子的内在心理活动。
日本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同时,阅读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长期一是指阅读活动伴随着人的一生,其时限可以说从一出生直到死亡;二是指阅读活动本身是长期的,并不因某一个体的死亡而终止。
打开阅读这扇窗,其实我们可以阅读的有很多,除了书籍,我们还可以带领孩子去阅读自然、阅读社会……
请相信爱的力量,请相信阅读的力量,请相信爱和阅读的力量对孩子一生的深远影响。让我们大手牵小手,一同营造书香家庭吧。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亲子阅读指导手册》
3.《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4.《完美交际》
- 下一个:蜗牛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