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本周数学组4位老师相继上公开课,分别是唐嘉老师(二3班)、周梅老师(一2班)、黄燕老师(三3班)、赵俊念老师(幼1班),经过师父一对一的指导和不断的修改调整教案、试讲,各位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出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孩子们积极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全体数学组成员在姚老师等数学专家的指导下继续有序有效的开展评课、研课、集体研讨、教材解读活动。
本次研讨主题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重难点突破,赢在课堂。
多角度、多方向、多方法的攻克重难点以及与之对应的练习。积极思考一步思维、两步思维、三步思维等练习形式并不断拓展穷尽知识的外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从而达到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
2.师生互动,环节灵动。
课前多预设学生会出现的情况及应对策略,在课堂上关注全员、全程,以师生互动、生生互评等激励方式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
3.生生互动,学会质疑。
对于多种方法探究的数学问题,践行先试后讲、精讲多动的数学思想,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由的探索和发现,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相互质疑,相互释疑,真正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做、读、想、思等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工具。
在黄燕老师的概念教学——《认识毫米》课堂研讨结束,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了课堂随堂小测试,测试完毕后,姚老师与黄燕老师一同对测试题单中孩子们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质量分析,发现:学习习惯审题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无论你说它有多么重要都不足为过。 从题干中提取的关键词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即解决问题的思路所在。审题策略:可以让孩子们边读题边勾画出关键字词,在相应地方标示出关键字眼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探讨和学习没有尽头,我们一路坚持,一路思考,期待更多的智慧和火花在课堂绽放!
- 上一个: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 下一个:新学期,数学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