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以“以生命为本”为核心,以“发现、唤醒、培育生命”为己任,以“生命的成熟,生命的自由”为教育追求,以“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会学习,领悟生命真谛;会创造,彰显生命价值”的合格公民为培养目标。

似已无望,绝处逢生——《游山西村》教学片段

发布于2018-10-1
来源翡翠实验学校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3469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期第二单元《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本周,胡雅婷老师带领四年级(4)班的孩子们一起走进这首诗,一起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懂作者、读出诗情。品味“山重水复”、感受“柳暗花明”。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前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

    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足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是本首诗的教学难点。借景易,而抒情难。

    为了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胡雅婷老师将“读懂作者”这一环节放在了整首诗的中间。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理解当时陆游所面临的“山重水复”,以及山西村人热情好客带来的“柳暗花明”。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四)

读懂作者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中写了许多爱国诗,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卧病在床的时候,独自哀叹,还一心想着能够为国效力,夜里听到风雨声,梦里还想着在沙场上浴血奋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出示《示儿》,临死前,陆游告诉自己的儿子:我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但让我感到悲哀的是祖国还没有统一。他死前嘱托儿子:祖国统一的那一天,你一定要上坟来告诉我啊!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师:就这样一位时时刻刻想着国家的爱国诗人,此时,却因为极力主张出兵而被罢免了官职,只能闲居在乡村。闲居乡村的陆游心中愤愤不平,终日郁郁寡欢。是什么让他重新感受到了温暖和热情呢?(农村人的热情淳朴)

4.热情好客的农家让陆游心情畅快,于是他发出了流传千古的感慨,我们一起来读读诗的最后两句,读一读陆游的感慨。

5.当我们读懂了作者,就不难理解诗的后两句了!

板书:读懂诗人

(五)

读出诗情

 

1.     作者借用哪些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

山、水、柳、花

2.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1)山是怎样的山?(重重叠叠的山)水是怎样的水?(曲曲折折的水)

(2)重重叠叠的山、曲曲折折的水把人围困住了。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觉?(疑无路)

(3)就像他的政治抱负一样,无处施展。

3.当作者陆游行走在这重叠的山峦间,踏过弯弯绕绕的水后,感觉好像已经无路可走。他的心情如何?(沮丧)

4.官场郁郁不得志,爱国主张无处施展,于是他发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叹息。谁来读读这句话。

5.就在他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面对突然出现的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时,心情又怎样呢?(惊喜、兴奋)

6.刚才的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此时有了转机。谁来读读这句话?

7.是什么让他感到豁然开朗?(农家的淳朴热情)

8.你能试着读出作者的心情变化吗?

总结:作者借山水表达绝望,借花柳表示希望,我们把这种借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手法叫——借景抒情

10.了解作者之后,我们自然就读懂了诗中表达的感情。

板书:读懂诗情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环节,学生能水到渠成地理解这首诗的后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仅写景,更是抒情。作者借山重水复表达陷入困境时的无望,借柳暗花明表达绝处逢生的欣喜。通过朗读、背诵、理解、体会,孩子们也经历了“山重水复”,看到了“柳暗花明”。

热点内容Latest Hot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
    Copyright © 2025 Leshan Feicui Experimental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乐山市市中区紫荆路1669号 联系电话:0833-2355711 18990653970  邮箱:lsfeicuischool@sina.com lssfcsyxx@sina.com
    版权所有:乐山市翡翠实验学校技术支持:网站建设仕航软件 备案号:蜀ICP备11027424号/48_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