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看到美丽的风景
——9月班主任教学案例
王丛琳
曾听说:“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天才。”可见,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多深,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稚涵,是个很喜欢阅读的孩子,只要一拿起书,就会沉浸到故事中去。他也是一个喜欢小动物的孩子,经常在课间去观察小动物,了解动物们的习性,还喜欢饲养小动物。他还是一个语言表达流畅的孩子,能敏锐地捕捉信息。同时他也有自己的个性,如:上课看课外书,没有用正确的方法保护小动物以及不会跟不熟悉的人交流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开学前两周,孩子很听话,也用规则约束着自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地变得漠视常规,无法控制情绪。稚涵那天极不平静,数学课一开课孩子就在教室大声吼叫,希望引来老师的关心和注意。忽然孩子把课桌推到前面去撞同学,用锐利的小棒戳同学后背,老师走到他面前,他马上举起凳子想向老师砸过去。这件事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而且对老师和同学有伤害的行为。马上联系家长,父母双方互相推卸,不来接孩子。周五,稚涵爸爸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孩子的爸妈总是以忙为缘由,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和关注,连一个“有空打电话给孩子”这么简单的关爱都做不到。父母忙了,对孩子的关爱自然就少了。孩子期待父母的关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长期如此,孩子会封锁内心,不和外界交流。
晚上,带着孩子一起陪同学去医院检查,孩子忽然告诉我不听话是想让老师更关心他。孩子的这句话让我内心无法平静,不禁在思考: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为何我没能及时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
从这个案例,引出了自己的几点反思:
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
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对于稚涵来说,更需要我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伴相助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作为一个一个班主任应做到关注全程,关注全员,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 下一个:安静,我们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