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绘本阅读与作文教学
廖丹萍
教育科学学院 小学教育 07484028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前,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教学策略欠当,高耗低效,教师们举步维艰,学生们更是苦不堪言。绘本可以说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维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从这开始变得有创意。
关键词:绘本、创意、作文教学
第一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研讨会结束后,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到哪去?这是梅子涵教授问每一个人的,也是自己在问自己的问题。语文课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现在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有所反思、有所行动,让语文课堂真的美起来,让孩子真的享受到语文课的魅力。本文将从绘本、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一个尝试。希望语文课堂能够真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不管是什么课型都能彰显出一名语文教师对教育真正的解读。
一、 绘本概述
1、绘本的定义
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图画书),绘本是源自日文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但事实上,绘本与广泛意义上的图画书不能混为一谈,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而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对儿童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极大的价值,有益于孩子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孩子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绘本有益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绘本的意义
绘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维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的作者和画者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得既好看,又清晰。全国优秀班主任、濮阳市油田第十四小学炼油厂校部副校长贾彤说:“绘本对儿童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极大的价值,有益于孩子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孩子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绘本有益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1、绘本有益于孩子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
绘本的图画是没有文字的故事,作者有意无意设计的一些画面上的细节,往往成为孩子阅读的“发现之旅”。不知道会从什么地方冒出一个新奇的发现。这种惊喜、这种意外收获使这趟旅行变得充满神秘和刺激。尤其是对于看图听文的孩子来说,更是一个多姿多彩、神奇莫测的广阔天地。对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孩子来说,绘本更容易抓住孩子们的眼球。
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很多孩子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地板下的老鼠一家。随着蓝毯子一点点地变小,老鼠一家逐渐变成了蓝色的世界。并且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许多隐藏在画面中,文字没有透露出的细节。比如,书中的小妹妹,在第11页中,细心的孩子可能会发现妈妈的怀里突然多了个婴儿。这个婴儿怎么来的呢?我们往前翻,先是看到第7页妈妈的肚子大了,第8页爸爸做了一双小鞋,奶奶织了一件小衣服。就这样,孩子们看到了小妹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由感到岁月的更替,感叹时光的流逝。小妹妹也有一条蓝天白云的小毯子,当哥哥的纽扣丢了,需要安慰时,她宁可把小女孩最喜爱的洋娃娃给哥哥,也不愿用自己的毯子来抚慰哥哥,而是把小毯子藏在身后。这样的细节还有许多,《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经典的图画书,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每一次的阅读我们都会发现一些以前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2、绘本有益于孩子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经典绘本为读者往往营造了许多画面外的想象空间。比如《爱心树》,当我们读到“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就会引导学生想象,“男孩挥舞着手臂在冲着大树喊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他在说:‘大树妈妈,我来找你玩了!’”再观察树的形状就像是妈妈张开的双手,这些都是在激发孩子的孩子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3、绘本有益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图画书一般使用孩子可以解读的词汇和熟悉的语句结构,有的语句还在书中反复出现,形成一种循环反复的节奏美。在倾听当中,孩子潜移默化地就把图画书中的某些语言内化到自己的语言系统当中。很多的绘本甚至是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字的,全是图画的描述,但是因为是适合孩子们的图画自然而然他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很多不同版本的故事,让学生将这样的故事讲个大家听,无异于创作出了不同版本的新的绘本。
二、小学语文作文现状概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但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是“十个孩子,九个怕作文。”孩子缺乏观察能力,缺乏对生活的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如今的作文教学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概念化、模式化的指导。
为什么我们要将这样有意思的事情做得这样的枯燥呢?我们总是用固定的模式去上我们固定的课程,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变得麻木没有新意了。为什么一定要给自己下一个套,然后走不出来呢?在此仅用一篇自己的教案来做这样的尝试。
《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作文教学设计
绘本分析:《猜猜我有多爱你》是由英国的世界著名作家山姆.麦克布雷尼写作的一本带有深厚的爱的童话书。它以画面与对话结合的形式描绘了两只兔子之间的情感。讲述了一只小栗色兔子和一只大栗色兔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着彼此间的爱。两只兔子,都在向对方传达我要爱你多一点的信息。爱是彼此的,用自己的爱去回报就会获得更多的爱。给别人的爱比别人给自己的更多一点,这就是爱的轮回。
学情分析:三年级得孩子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能够用文字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是在这一阶段要求达到的目标。此绘本情节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很多,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想象。因此在导读时一定要站在更高的地方,让孩子尽情的想、尽情的说、尽情的画、尽情的写。
设计理念:
1、 充分利用绘本中提供的趣味内容,激发儿童创作的兴趣。
2、 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同步发展。
3、 真正实现语文的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融合。
导读目标:
1、在阅读中,通过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倒立、撑、山丘、灌木”等词的意思。
2、利用绘本中的图画、文字,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3、通过读、听、说、想、画等方式建构文章框架,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 阅读封面,激发兴趣
1、 看封面图画,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2、 出示题目,激发想象交流感想。
二、师生共同阅读故事
1、看图想象,读文字质疑,结合题目想象故事的发展。
2、师生合作表演对话。
3、体会“我有多爱你”:联系生活,想想大栗色兔子像谁?
4、第一次体会“我有多爱你”,师生对读,表演,体会“爱的长度”。
5、第二次体会“我有多爱你”,师生对读,表演,体会“爱的高度”。
6、第三次体会“我有多爱你”,设悬念想象怎么比较?
7、第四次体会“我有多爱你”,学生自由交流。
三、回顾全文,拓展想像
设疑:到底我有多爱你?,你有多爱你的爸爸,妈妈……呢?用你的方式画一画你对他们的爱。
四、画一画,写一写
1、交流你画的。
2、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五、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猜猜,我(爸爸、妈妈……)有多爱你?体会爱的无法度量。
2、一起读书的背面的文字,升华情感。
这样的一堂课看似很简单的操作,但却是观念的一种转变,我一直在思考该怎上语文课,怎样的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现在知道其实无所谓好坏,重要的是你触动了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可以在这堂课上尽情的想、尽情的说、尽情的写,然后思想得到升华,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走出常规,真正的用心去设计每堂课,用心去上好每堂课。
儿童喜欢读书,但是儿童不喜欢教科书。儿童喜欢阅读,但儿童不喜欢为了考试而阅读。这些我们老师都知道,与其等着孩子们来适应和接受这样的一个现状,为什么老师不能积极的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观念,让我们的语文课可以活起来,进行语文创意教学。
- 上一个: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罗宁
- 下一个:过理想的阅读生活——雷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