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条形统计图1(黄维敏)
年级 一(1) 备课组成员: 黄维敏 备课时间 2012年5月 23日
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课时:1课时
内容:课本第93页例1,第96页练习十七第3题
课时目标
1、 学生知道什么叫统计,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 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统计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初步体验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3、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孩子们喜欢花吗?(喜欢)瞧,今天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些花。
Ppt1:例题1
二、新授
(一)产生冲突,寻求方法
师:同学们,能够快速比较出哪种花的颜色最多?
教师1s时间给学生看。
(预设不能)
师:同学们有没有直观的方法一下就能看出哪种花的颜色最多。
预设:直接数出来。
师:要比较哪种花最多,首先要清楚什么?
生:有几种花?
(预设:生的回答:每种花的有多少盆?)
师:这里有哪些颜色的花呢?
生:(师通过总结)通过分类,我们知道了要统计的花有4盆,分别是黄花、红花、粉花、蓝花。(教师将学具贴在黑板上)
四个小组分别数一数各自的花有多少盆?
数出之后,教师将盆数标注在花的下面。
师:这时你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了吗?(生回答:能,红花最多,蓝花最少)
师:通过数,记录数据的统计方法,是可以解决我们的最多最少的问题,但是大家发现这真的是最简单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发现,还需要进行数字的比较……)
(二)由实际物体到图,思维提升
师:有没有更加简单地方法?(引导学生将图垒起来)
师:这样我们可以一下看出谁最多?为什么?
生:红花,因为红花垒成的图形最高。
师:这个方法还真不错,而且清楚明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家能不能把这些花盆一个一个地垒起来?不能,怎么办呢?
生:画图(试试画一朵花,需要多少时间)
可以用其他的图形表示。
你喜欢用什么图形。往往都使用格子来表示
出示:格子图。
师:每一个格子表示一盆花,那么红花的盆数需要多少个格子表示?(8个)教师画一画,用直尺。
完成红花和黄花后,这样是不是就完成了呢?
生观察,发现需要标注每个格子表示的什么?
在横向标注,这样我们才能看得更加清楚。
(三)学生操作,教师引导
学生试一试,要求用直尺,并且斜线。
教师巡查指导,将学生典型错误纠正后。
Ppt4:展示完整的图片。
而这样的一种图形,就叫做统计图
(四)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上课前的问题,哪种花的数量最多?
生:红花。
师:为什么?
生:8盆。
师:黄老师把这下面的数据盖住,只看图,,你还知道红花最多吗?为什么?
生:红花,因为红花的格子最多最高。
师:所以格子的高矮可以表示花盆数量的多少。哪种花最少呢?(蓝色)为什么?(因为蓝花格子最少)
师:同样只看图,你知道黄花有多少盆吗?(ppt)
生:7盆,因为一个格子表示1盆。
师:对,在这里,我们用一个格子表示1盆花。
师:红花比黄花多几盆呢?(3盆)为什么?(一个和一个对应后,发现多出了3个格子,每个格子表示一盆花,所以红花比黄花多3盆。)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经历了将一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你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吗?
(强调每一个格子表示数量1,格子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
四、巩固练习
将每个小组的宝箱中的宝石,进行统计。
练习设计:P96 3题 宝石收集
教后反思
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了课堂内容有些拖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去一个地方,一步一步地走,这样才能知道在现实课堂中有哪些问题,需要纠正!
问题二:对学生生成的问题,预设不够清楚,所以处理的比较粗糙,对学生的发展并不是很好!
- 上一个:认识条形统计图2(黄维敏)
- 下一个:《统计》单元解析表(黄维敏)